- 編號:10175
- 書名:中青年法學文庫:法制現代化的理論邏輯
- 作者:公丕祥
- 出版社:政法大學
- 出版時間:2003年1月
- 入庫時間:2003-1-27
- 定價:28
圖書內容簡介
沒有圖書簡介
圖書目錄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部系統(tǒng)研究法制現代化基本理論的學術專
著。作者運用比較法律社會學和歷史分析方法,深入探
討法制現代化的概念內涵、研究范式、評價標準、社會
機理、精神樞紐及矛盾關系,考察在社會轉型過程中法
制現代化的基本表征及其運動規(guī)律,把不同國度或地區(qū)
的法制現代化運動放置到各自的社會生活條件下去加以
考察,揭示了在法制現代化進程中經濟因素與非經濟因
素、客觀的與主觀的、必然與偶然等等之間的互動關
系。
目錄
總序
作者寄語
內容提要
緒言時代的挑戰(zhàn)及其理論回應
第一章法制現代化的研究范式
1.1若干概念辨析
對現代化的理解
法律、法律文化與法制之意義
法律發(fā)展與法制現代化
1.2思想的軌跡:現代化與法律
以歷史哲學為基礎的研究范式
以類型學為基礎的研究范式
以“法制現代化等于西方化”為特征的研究范式
以法律發(fā)展多元性為特征的研究范式
1.3馬克思的法律發(fā)展觀
概述
基本的方法論原則
對東方社會與法律問題的關注
1.4法制現代化的意義解構
法制現代化的歷史向度
法制現代化的基本性質
法制現代化的內涵特征
法制現代化的發(fā)展樣式
第二章法制現代化的評價標準
2.1問題的緣起
法制現代化標準之認知
現代法治與法制現代化
2.2法律形式主義運動
法律形式化之實質意義
傳統(tǒng)中國的法典化運動及其對形式法的排拒
羅馬法形式化運動的價值意義
形式主義法律的基本表征
2.3現代法律的價值基礎
法律形式化的價值依歸
兩種實質合理性
平等、自由和市場經濟
經濟領域中的社會正義
體現社會正義的效益與法律的價值
2.4法律效益與社會需要
作為評價尺度的法律效益
法律效益的實證要素
法律效益的價值要素
法律效益本身的評價問題
第三章法制現代化的成長機理
— —一種比較歷史分析
3.1從著名的“韋伯問題”談起
韋伯的設問及其解答
昂格爾的關注
本章的理論旨趣
3.2國家與社會_;現代法律的起源
作為國家與社會相分離產物的法律和官僚法
市民社會與政治國家的矛盾運動
城市自治制度的法律意義
法律形式主義運動與市民社會革命
3.3東方及中國問題:法律發(fā)展的社會機制
傳統(tǒng)東方法律調整的社會意義
法律倫理主義的基本品格
法律倫理主義的時代價值
3.4法律變革進程中的政府功能
國家與法律發(fā)展的功能關系模式
法律形式主義運動與專制國家
東方世界的法律發(fā)展與政府的作用
國家與政府行動的三種方式
3.5問題的簡單小結
第四章法制現代化的根神樞紐
4.1個人與社會:法律現代性的取向問題
村社與宗族高于個人的法律價值取向
自由主義與國家主義
現代法律調整的本質
4.2應有權利:現代法律的本體
權利、法與法律
應有權利的存在根據
應有權利的優(yōu)先性問題
小結
4.3作為權利體系的現代法律
權利確認過程的客觀性與主觀性
權利確認過程與法律價值判斷
法律調整與權利的實現
權利的限度問題
4.4法律變革進程中的權利問題
前現代社會的權利結構
近現代西方社會的權利分裂及其超越
近現代中國社會轉型中的權利發(fā)展
第五章法制現代化的矛盾運動
5.1外部影響與內發(fā)力量
法制現代化的動因問題
“沖擊——反應”模式及其缺陷
外來影響的復雜性
內部取向及其重心
5.2形式理性與價值理性
法律工具合理性的先導地位
法律價值合理性的優(yōu)先性及其證明
理想與現實
社會變革進程中法律理性轉型的復雜性
5.3傳統(tǒng)與現代性
法律傳統(tǒng)的意義分析
傳統(tǒng)法律與現代法制相容的歷史可能性
傳統(tǒng)法律在現代存留的時代限度
法律傳統(tǒng)的創(chuàng)造性轉換
5.4國際化與本土化
法律發(fā)展的全球意識
法律的國際化等于西方化嗎?
法律本土化之奧秘
當代中國法制現代化的發(fā)展道路
主要參考文獻